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

发布时间:2024-09-26     点击量: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中学等校联考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
中考模拟||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

中考真题||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(解析版)

中考真题||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真题(解析版)

2023年中考每日一题——句子排序——2022年河南真题

2024 年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()

语 文

注意事项:

1.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。试题卷共6页,五大题,满分120分,考试时间120分钟。

2.试题卷上不要答题,选择题用 2B铅笔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,非选择题请用0.5 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。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。

3.答题前,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、姓名、考场号、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。

一、积累与运用 (22)

班级拟组织穿越三千年,探寻商文化研学活动,班长小安准备了以下材料,请你帮他完善。

1. 下面是小安准备的开场白,请你就其中的字词帮他作出选择。

河南安阳,洹河之畔,青铜大鼎造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立岸边,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,馆体上方天邑商三个甲骨文字格外醒目。226日,3年多的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。从数千年历史深处走来,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创新,承着中华文明基因和文脉的殷墟发出愈加绚丽夺目的光彩。

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?()

A. zhù zàiB. chù zàiC.zhù zǎiD.chù zǎi

2语段中三个横线处应分别填入哪个字?()

A. B.

C. D.

2. 由殷墟甲骨文演化而来方块汉字,深情款款,意蕴悠长。小安想在甲骨展品讲解词中引用一些古诗文,请帮他补写。

甲骨展品

解字

解说词

文:像纹路交错的样子。在六书中属于象形, 后成文字专用字。

文字是充满生命力的。王湾用蕴含着自然理趣的文字“①____________(《次北固山下》),  让我们看到了新事物的美好;苏轼高吟着“③____________(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),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。

 

明:从日从月,日月并出,明亮之意。在六书中属于会意。

明亮让生命走向蓬勃。它是夕日欲颓,______(陶弘景《答谢中书书》)  的动中有静,生机勃勃;也是“⑥______,随君直到夜郎西(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》)的明月当空,  千里与共;还是“⑦____________(崔颢《黄鹤楼》)的草木茂盛,明丽如画。

3. 小安想用视频分享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开馆盛况。请你根据下面的短视频脚本,帮他完成任务。

短视频脚本

镜头内容

画外音

字幕

镜头一

新馆展厅面积约2.2万平方米,以鼎为原型,古铜色大门上方刻有甲骨文字天邑商三个字,建筑外观为青铜色,古朴而深邃,远远望去像一座青铜鼎。

造型新,

博物馆以鼎为原型

镜头二

新馆设有3个基本陈列、4个专题展览、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,围绕伟大的商文明这一主题,全景式展示了商代的伟大成就。新馆将出土文物组团展出,透物见人见事,多角度全面阐释商文明。

①______

②______

镜头三

新馆还将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,打破传统展厅的静态展示,调动游客多维感官沉浸式体验。在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,利用先进裸眼3D技术、VR技术等,将文物、文献、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、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,观展者可以参与沉浸式互动,获得独特观展体验。

③______

④______

采访环节

采访对象殷墟博物馆馆长

采访预设问题:______________________

1殷墟博物馆新馆在何处?请从脚本中提取信息,将字幕部分补充完整。要求:语言简洁,每处不超过15字。

2下列预设的采访问题中,不适当的一项是()

A. 殷墟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有何意义?

B. 殷墟博物馆新馆对我国夏商文明研究有何影响?

C. 您在参观殷墟博物馆新馆后,有何感受?

D. 殷墟博物馆的开放对优质文创产品的推广有何帮助?

4. 以下是小安搜集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的打卡攻略图,请阐述该图的设计之妙。

:

商朝的图腾商朝的战车

甲骨文发现的秘密一片甲骨惊天下

妇好的梳妆台商人长啥样

商人是怎么喝酒的商朝也有小猪佩奇

小王子的请假条是什么样憨态可掬的青铜水牛

代表权力的铜钺将军也爱痒痒挠

二、班级开展不同类型文本的学习探究活动,请你参加。(共28分)

(一)(共17分)

请阅读下列文本,完成各题。

鸟鸣二三粒

春天逐渐走向深处,人在树下张望,会收获密密匝匝的叶子带来的清凉,亦有树叶筛下来的如一地碎银的阳光。人居浮世,慌慌张张,在这样的春日,随便找一棵树,举头静观。

树冠是一个小社会,里面的内容很丰富。除了蠕动的毛毛虫,垂着一根丝打转儿的尺蠖,伏在上面一动不动的斑衣蜡蝉,再有就是乡间常见的各色鸟儿。

一个勤于听鸟鸣的人一定是感性的人。

李白在紫藤树下仰望,收获了密叶隐歌鸟,香风留美人。李太白毕竟是诗仙,普通的写景句中也隐含着浩荡之气,密密匝匝的树叶中跳动着能歌善鸣之鸟,极具动感。

春天的黄鹂鸟,天空之城不是它们的舞台,它们的舞台在林间,在枝头——在这棵树上唱一首古体诗,在那棵树上唱几首绝句。说起这世间的实景演出和行进式舞台,山鸟雀绝对是其开创者。

戴胜鸟喜欢隐匿在树叶之间,它们头顶自带一把小扇子,有着无限风雅,前世或许是文气十足的士人。

有一种叫蜡嘴子的鸟,嘴奇大,叫起来喳喳有声——嘴大的唱歌似乎也好听。

燕子和麻雀在叶间待不久,它们比较恋家,一般在树叶之间也就是吃个食的工夫就飞走了,在树冠之间掀起一场小型的旋风。

鸟鸣是树上的另一类花朵,一种鸟叫就是一种鲜花, 百鸟朝凤就是百花向牡丹。如此,或许可以认为,桑树上的鸟鸣是紫色的,因吃了桑葚;梨树上的鸟鸣是白色的,因饮了梨花蜜;槐树上的鸟鸣是鹅黄色的,因食了槐花;榕树上的鸟鸣是粉色的,因尝了榕花。榆树上的鸟鸣是一嘟噜一嘟噜的,像极了榆钱;泡桐树上的鸟鸣是一朵又一朵的,像极了泡桐花;无花果树上的鸟鸣是透明的, 带着隐忍的禅意……

做药,要有药引子;做馒头,要有酵母;做酒,要有酒曲。鸟雀之于春天,是药引子,是酵母, 也是酒曲。

春风浩荡,有些吵。树下,有友如酒,知心事,需附耳细说。树上, 鸟鸣二三粒。

(作者:李丹崖。有删改)

5. 梳理文本结构,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。请结合①—⑨段,完成下图。

鸟鸣春鉴结构图

6. 品味文章语言,可以借助已有的学习资源。苏轼写月光,生动形象,点染意境,抒写心境。作者写阳光,又是如何表现的?请结合文中画线句,从词语运用、修辞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分析。

人在树下张望,会收获密密匝匝的叶子带来的清凉,亦有树叶筛下来的如一地碎银的阳光。

【课内链接】

庭下如积水空明, 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

——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

7. 分析文章内容,可以关注写作手法。虚实结合能为读者提供广阔审美空间。本文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来写鸟鸣的?请结合文章⑤—⑨段简要分析。

8. 探究文章主旨,可以进行合作讨论。小语和小文就题目《鸟鸣二三粒》展开了讨论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括号中的提示,补充空缺处。

小语:题目中量词用得真好,和《紫藤萝瀑布》中的语句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,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小文:确实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(多感官互通)。

小语:还不止这点。我又想起了张岱笔下的舟中人两三粒而已,这里的鸟鸣声用有没有微小之意?

小文:妙啊!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心境)。就像那天去魁星阁,游人很多,人声喧嚷,我却听到几星清脆悠扬的铜铃声,正和着春风晃晃悠悠地一咏三叹呢!

小语:你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。其实,________________(用不仅…………”句式)。比如,鹦鹉的警戒叫声可以用作观测地震的指标,播放鸟鸣可以促进鸟类繁殖和防治农林害虫。

(二)(共11分)

阅读下列文本,完成下面小题。

【文本一】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是由陈晓卿执导,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。该节目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,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。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, 向观众,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,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,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,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。

是什么让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这么火?

首先,这部纪录片独特的视角和瑰丽的影像呈现,将中国的美食文化展现得绚丽多彩。无论是小巷中的街头小吃,还是山野间的野味美味,每一道菜品都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和味蕾,凝聚着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敬仰。它们通过摄影师的镜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。

其次,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一次美食的探索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。它不仅展现了各地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,更揭示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。这种深入的挖掘和展示方式,为中国美食纪录片树立了全新的标杆。

此外,纪录片中融入了丰富的人文情怀。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、文化和民俗,展现出每个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。无论是渔民的辛勤捕捞,还是农民的辛苦耕作,他们用汗水和智慧,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美食传统。在观看的过程中,我们不仅仅品味着美食的鲜香,更感受到了人们对食物的敬畏和热情。

最后,这部纪录片给予了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。通过大自然的美景、古老的乡村和喧嚣的城市,我们仿佛走进了这些美食的故乡,亲身感受到了那份真实和独特的魅力。每一位主人公都是自己故事的讲述者,他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传统,将这份热爱和情感传递给了观众。

因此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在中国美食纪录片中的地位不言而喻。它通过独特的风格和深入的探索,将美食与文化融合得如此完美,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爱和赞誉。它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美食纪录片的制作方式,更让人们对中国美食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再度点燃。

【文本二】

捋面是面条的老祖宗,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水引。晋代瘦阐《恶饼赋》描述水引为细如委綖, 白如秋练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卷九《饼法第八十二》记载有水引的做法:先用冷肉汤和面,绥如箸大,一尺一断,盘中盛水浸。宜以手临铛上,接令薄如韭叶,逐沸煮。即将面团先揉搓成筷子粗细、一尺长短的长条,放入盘中盛水浸着。锅里水烧开时,用手将浸好的面条在锅边捋成韭菜叶那么薄,下水煮熟。从《恶饼赋》和《齐民要术》中对水引的描述可知,水引是一种水煮的长面条。与后世的面条不同,它不是用刀切的,而是手工捋成的。当时的社会上层人物有嗜食水引的,据萧子显《南齐书·何戢传》记载, 南齐高帝萧道成十分喜爱吃水引。

在古都安阳, 这种古老的面条就是王家捋面。

王家捋面生产技艺2018年入选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 2021年入选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在祖传捋面制作工艺的基础上, 王家捋面的第六代传承人规范了捋面的制作流程,他将捋面的制作规范为清水和面、 三饰三揉、 分块擀片、 切条饰面、 煮制卤汤、 手工捋面、单锅煮面、捞面浇卤等8道工序。和面时,还要加入适量的鸡蛋清和少许盐末, 以增加面团的韧性,使煮出来的面条更为筋道。和好的面团,饬30分钟,再揉一次。如此再三,三场三揉,达到三光标准,即面光、盆光、手光。揉饭好的面团,按500克一份,揪剂分块,先在面案上擀成大圆片,再用刀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。在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,场上5分钟左右,然后用手捋面下锅,沸水煮50秒,快速出锅。煮熟的捋面晶莹透亮,犹如凉皮。煮熟的捋面需浇卤食用,捋面的配卤根据食客的口味和时令不同,有鸡蛋西红柿、五花肉白菜、鲜牛羊肉、排骨、茄丝、时令鲜蔬菜等不同类型。制卤时,各种辅助性调料的配比均采用祖传秘方,用量精确。

【文本三】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指出,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属性。这些风味小吃、地方美食能够进入非遗名录,一方面因为它们源远流长、底蕴深厚、制作技艺有特色,另一方面因为它们至今依然活力四射,能紧跟时代脚步,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。小吃虽小, 大有味道,服务百姓大民生,连接振兴地方经济大产业。时代在变迁,各地应挖掘更多有特色、有内涵的美食,加强保护、重视传承,让这份独特的烟火气长久延续,让人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。透过日常美食,我们看到的是蕴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遗传密码和文化图景,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、伦理道德、价值信仰、审美情趣最生动的展现。

(以上文本均改编自网络资料)

9. 对文本的理解要准确严谨。根据文本内容,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()

A. 中国人因地域不同,有不同的饮食习惯,但都有着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。

B.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作为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,首次点燃了人们对中国美食和传统文化的热情。

C. 文本一以议论性语言为主,从四个方面逻辑严密地阐述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爆火的原因;文本二以记叙和说明性的语言为主,介绍了安阳捋面的悠久历史及具体的制作工序。

D. 三个文本均围绕美食文化展开,其中对特定工艺进行了介绍。

10. 论述性文本中,作者常使用某些词语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;说明性文本中,作者常采用一系列数字来进行说明。请结合文本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分析。

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一次美食的探索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。

将揉饬好的面团,按500克一份,揪剂分块,先在面案上擀成大圆片,再用刀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。在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,饬上5分钟左右,然后用手捋面下锅,沸水煮50秒,快速出锅。

11. 班级拟参照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为安阳拍摄美食宣传片《传统捋面——舌尖上的非遗》。请结合以上三个文本,从拍摄素材选取方面提两条建议,并阐明理由。

三、古诗文阅读(共15分)

(一)(共11分)

阅读下面两个文段, 完成下面小题。

【甲】

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

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

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,绝

上一篇:冲全国奖的机会又来啦!征集延长至9月22日!

下一篇:蜘沛宣壳蒙梆命光须斥辉本威抒步骤

Copyright © 2012-2024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沪ICP备2024066551号-2

电话联系
在线客服
X 微信号:Newdoctrine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Newdoctrine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