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,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军号推出的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《深蓝!深蓝!》获融合报道一等奖。
引言
2022年4月,在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之际,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军号推出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《深蓝!深蓝!》,该片一经发布便迅速刷屏朋友圈,占据微博热搜、抖音热榜和B站热门榜首,成为硬核军事报道的“破圈”之作。
“他的奋飞,只为打胜仗,升空作战、起飞迎敌就是刀尖舞者的使命;他的远航,看不见大海,钢板之隔、心怀海天就是身处深舱的意义;她的坚持,是因为向往,坚守战位、乘风破浪就是军中木兰的诺言;他的答卷,写满了胜战,运筹帷幄、决胜千里就是编队中枢的职责……” 在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之际,海军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《深蓝!深蓝!》,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,让你领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部队转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,让你感悟广大官兵勇毅前行、奋斗强军的风采风貌。
主视频以及由此延伸的“第三艘航母”“航母三胎”等话题全网点击量超12亿,创军事题材新纪录,并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一等奖。
片尾的“三胎”彩蛋,延续到几个月后的福建舰下水仪式,依旧是全网热点,在所有军迷甚至全国民众心里,为“三胎”一词赋予了一种全新的、硬核又浪漫的含义。
影片创作之际,恰逢航母辽宁舰入列十周年。在这个特殊节点,人民海军官方宣传片该如何定位?如何体现横向的成就感与纵向的历史感?基于上述问题,中国军号组织创作团队开展项目策划,大量挖掘素材,深入一线与辽宁舰官兵直接对话,聚焦四位主人公,最终推出人民海军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《深蓝!深蓝!》,全方位地反映航母辽宁舰在强军十年征程中的壮阔航迹。在新媒体时代,硬核军事故事该如何讲述?以《深蓝!深蓝!》为例,中国军号主创团队在策划、实施和发布等环节做了一系列探索。《深蓝!深蓝!》创作特色
01
思想性是影片创作的内核
宣传片是一种集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,军事宣传片既是军事成就的综合呈现,也是军队思想精神的集中表达。优秀的军事宣传片必须具备思想性,通过叙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,反映出对当代军事、思想等方面的思考,意蕴丰富。《深蓝!深蓝!》项目启动于2022年春节,如何呈现该影片承载的深刻思想,是主创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。
在这之前,人民海军还有一部宣传片,是中国军号团队琚振华导演的《大海向党旗报告》,片尾是这样呈现的:让当下最先进的海军各型装备呼叫各个时期的对应事件,然后以时间倒流的方式回到100年前,形成强烈反差。比如让永暑礁机场塔台呼叫海空卫士王伟驾驶的81192,让055型驱逐舰南昌舰呼叫海军成立地点江苏白马庙,让国产航母山东舰呼叫嘉兴南湖的红船,最后以“你好100年,这里是人民海军,正在走向深蓝”结束。
基于此,《深蓝!深蓝!》在前期策划阶段,便预想要在影片结尾回溯辽宁舰入列十年的壮阔航迹,从接舰到入列,从每一个“首次”再到为之努力的每一个鲜活的面孔,这些最终汇聚成人民海军的目标,也是观众对于人民海军的期待,那就是走向深蓝。这也就形成了最终的片名《深蓝!深蓝!》。
这一设计体现了影片的思想性,即影片的内核。
在这个内核的引领下,影片从一个个常年生活在航母辽宁舰上的人物——王勇、崔荣德、热米拉、陈建,入手展开叙事。通过这四个人物,影片要表达出航母辽宁舰的运行及它强大的战斗力绝对不是一个人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就能完成的,航母是个巨系统。同样,在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过程中,是千千万万海军官兵的共同努力,有曝光度比较高的官兵,还有更多默默付出的官兵。所以上述四人看似是在各自战位,但其实他们是一个整体。形成整体,走向深蓝的主题就更加深刻。
02
创意为影片带来竞争优势
创意与艺术表现手法是宣传片的精髓。在全媒体时代,传播力的核心是创意。每逢重大节点,各个军种都会不定期推出相关影片,有微电影,有纪录片,也有政论片;有的讲历史脉络,有的讲装备发展,也有的讲政治工作……若没有创意,不管画面多么精美,最终都不能长久地留在观众记忆中。在裂变式传播的当下,新媒体作品在基本内容相当的情况下,要区分档次高低,创意是一个重要指标。
在策划阶段,团队成员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头脑风暴,最终一致认为,作为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,即将下水的第三艘航母,也是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,绝对是最大的热点与关注点,团队进而思考怎样才能不提前披露信息,又能让观众看完有所联想。
这时有成员联想到国家刚刚颁布不久的三胎政策。创意的火苗一经迸发,很快作为一个“梗”引入影片,在片尾以彩蛋的形式呈现。最后,这个创意的效果令人惊喜,发稿不到10分钟,“航母宣传片彩蛋透露要安排三胎”“003”等话题便陆续登上微博热搜。后期复盘时,团队研判这个创意为全片至少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流量和影响力。
影片的叙事方式需要不断打磨,要突破以往宣传片的思维定式。讲故事的方式比开门见山地陈述事实更具有吸引力。强调“人”的重要性是内容能否实现故事性的最重要手段,故事中人的喜怒哀乐,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会因此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并且产生共鸣。影片对人物的塑造也有几点创意,举例如下。
首先是舰载机。影片要做到既符合观众对舰载机、对飞行员的帅气、炫酷的印象,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叠加,用快节奏的剪辑呈现从未披露过的场面,将观众对舰载机的认识进一步延伸。
在王勇报告任务结束的时候,一个转场设计是崔荣德班长带着机电班的年轻战士回到航母深舱。在之前的新闻报道中,对机电兵的描述已有不少。不管是航母机电兵还是其他舰船上的机电兵,他们都处于高温、高湿、高噪音环境,本质是一样的,所以要考虑如何做出新意。拍摄前一晚,有人又提到他们很难见到阳光,团队进一步追问,很难见到阳光是否便意味着他们很少到舱面、很少上甲板,也就意味着他们工作这么多年,却几乎看不到舰载机的起降?在得到肯定答复后,团队设计了生日愿望的环节。这个环节虽然是设计的,但是战士们的回答是真实的,带战士们上甲板看舰载机起降也是真实的,没有摆拍,所有内容均是一遍过,摄影师也抓住了战士们惊喜的眼神和眼角的泪水,这一段算是全片的泪点之一。
总体而言,创新有时需要创造内容,比如航母的“三胎”概念;有时要在现有基础上有所突破,做到出其不意,如此也就掌握了一张成功的底牌。
03
视听语言是宣传片创作的关键
宣传片必须具备优异的视听语言。视听语言是影像表意的核心,指应用一切视觉和听觉手段来展现人物和故事,目的是服务主题。近几年,宣传片创作也开始由单纯追求个性化表达向关注体验感转型,强调现场感受,拍摄手段花样翻新,展现出真实而独特的感染力。
《深蓝!深蓝!》用独特的视听语言,为受众带来一场军队独有的美学盛宴。在镜头设置上,某天训练结束后,主创团队专门协调舰上进行了短暂的灯火管制——全舰瞬间熄灯,然后全部亮起。这个镜头在前期构思了很久,包括用什么样的角度、什么样的高度等,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这样拍摄过。
拍摄人物的角度问题在普通拍摄中是最基础的问题,但身处航母也会面临挑战。航母上的单个舱室空间并不宽敞,且内部很多内容涉密,镜头均要避开。对人物转场也做了设计,目的是争取令转场无痕。比如舰载机执行任务归来转场到机电兵返回舱内,以及热米拉的出场方式。好的转场能够润物无声,令故事情节过渡丝滑自然,观众也能有良好的视听体验。
在视听语言中,视觉和听觉是相辅相成的,“好看”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就是“好听”。一条片子的质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和音效的使用。每一次拍摄,团队都把音效作为重要环节。《深蓝!深蓝!》在拍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底噪,包括战机的轰鸣、声呐的音效、舰艇的汽笛、官兵的口令、海浪的声音……这些都是实地录制的,配合现场环境,氛围感很容易被构建,影片质感也会得到极大增强。
04
真实性是影片打动人的基础
真实性永远是新闻产品最震撼的力量。尽管团队始终都非常重视视听语言,追求优质的视听美学,但最终均是服务于思想内容,不能喧宾夺主。
《深蓝!深蓝!》整部影片贯穿着浓厚的纪实风格,虽然形式是宣传片,本质却是纪录片。以往的军事宣传片大多以展现大场面、军队集体为主,缺少个体的故事性,较少考虑受众的情感诉求。《深蓝!深蓝!》主体部分选取的四个故事被时间沉淀之后永远不会消失,因为都是真实事件,观众的感动也正因如此。
崔荣德常年工作在甲板以下20多米的深舱,早已习惯那高温、高湿、高噪音、空气浑浊的恶劣环境。但这些都是之前就了解到的信息,并不能令人眼前一亮,直到挖掘出这个故事——
航母舰载机起降时,所有官兵都有各自的战位,只有极少数官兵能在飞行甲板上工作,而深处水线以下的机电部门是绝无机会亲眼看舰载机起降的。“我们也跟老百姓一样,只能在电视里看舰载机起降,有的人在航母干了五六年,却一次也没亲眼看过。”
瘦弱的女生热米拉能够扛起沉重的系留索,把战机牢牢固定在甲板上,这必然是经过自我挑战和长期训练的。影片不刻意夸大她的战位与努力,也不回避作为女性在某些方面的弱势,只是忠实记录她作为一名女舰员在航母辽宁舰上的成长,并在影片结尾补充了她的采访画外音。“十年前我只是一个在新疆读书的高中生,十年后我是航母的女舰员。”不仅为观众展示出一个来自天山的小女生的成长,更展示出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一宏大命题。因此,热米拉的篇幅虽然后期剪辑得相对较短,但观众却能明显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女性力量。
军事题材创作经验感悟
在人人都有麦克风、人人都有摄像机的自媒体时代,真正的好作品一定是有标杆的新闻人践行“四力”跑出来的,一定是有追求的新闻人不弃情怀做出来的,一定是有沉淀的新闻人不舍昼夜熬出来的,真正做新闻的一定是个“苦差事”。
01
好内容需要深入挖掘素材
2022年春节过后,拍摄人物便已确定,主创团队先期对他们进行了电话采访,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,有助于推动脚本撰写。上舰之后,团队成员要来了辽宁舰全年的舰报,从中找内容、挖故事,从而最大程度、最大范围地拓宽选择范围,给影片的文案、人物旁白寻找最优解。
为航母舰载机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,也是策划阶段重点挖掘的内容。片子发布后,《环球时报》当晚发表了一篇评论:《感动!今天释放“大彩蛋”的宣传片,没有忘记他!》。文章提到,宣传片中的画外音“从一个飞行员的角度来看,见证了舰载机从无到有,一些成功的喜悦和一些悲伤的挫折。”对应的画面出现了张超年轻的面孔。2016年4月27日,海军某舰载机训练基地,张超驾驶歼-15舰载战斗机准备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英勇牺牲。我国航母舰载机事业的开创史上,留下了第一位英烈的名字。
影片主人公之一的王勇是张超的亲密战友,他在采访中自豪地说:“起降再危险只是开始,进攻才是我们的使命。”张超的故事为其战友继续拼搏在海天之间奠定了一个基调,那就是向海图强、奋勇前行。
02
好新闻都是跑出来的
近年的媒体融合发展实践证明,无论是采写传统稿件还是摄制融媒体产品,都必须不惜“脚力”去跑新闻。
拍摄前20天,主创团队部分成员就已经到达军港。只要拍摄主人公有时间,记者就会跟他们面对面地聊天。聊天内容很广泛,工作、生活、家庭等,很多看似不起眼、甚至没关系的细节就成为之后拍摄的重要支撑。
《深蓝!深蓝!》的采访虽然全部集中在辽宁舰,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。辽宁舰就像一个海上城市,有许多舱室且普遍狭窄,据说新兵上舰很长时间后还有可能会迷路。主创团队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和灯光设备,在迷宫一样的航母内部穿梭采访,确实考验体力和耐力。实践证明,不管什么形态的融媒体产品,都要始终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,那就是到一线去,到现场去。
03
好影片需要后期不断打磨
每一部影片到最后攻坚阶段,都还可能不断经历“大手术”,白天黑夜连轴转是家常便饭。《深蓝!深蓝!》在后期制作时为呈现更好的效果,整个团队就是连轴转的状态。单就调色而言,不但能为画面赋予一定艺术美感,而且可以为视频注入情感色彩。《深蓝!深蓝!》影片整体呈蓝色调,在体现科技感、冷静等意蕴之外,还暗示了走向深蓝的主题。此外,镜头的取舍、配乐的节奏、字幕的斟酌……每个细节都经历了多轮细致打磨,后期团队顶住压力,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,最终经受住考验,“压哨发布”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。影片发布后,网友纷纷表示“电影质感”“热血澎湃”“热泪盈眶”!结语
军事宣传片创作与军事发展格局息息相关。一部优秀的军事宣传片,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呈现,更是军队精神气质的升华。作为军队主流媒体平台,中国军号深入推进媒体融合,肩负着推动军事报道创新的使命,让军事宣传片创作从理念、形式到审美都发生了深刻改变。中国军号将不断探索,致力于打造有标杆、有追求、有沉淀的军事内容,生产出贴近官兵生活、记录强军事业的新时代军事新闻作品。(稿件来源:全媒体探索)